媒體人:比盧普斯職業生涯或就此終結,對瀚森而言禍福難料。
媒體人評昌西被捕:對球隊和楊瀚森都是沉重打擊,開拓者新帥人選波西可能性多大?
掘記談比盧普斯被捕:難以置信!丹佛的驕傲,我的兄弟。
詹姆斯:年輕時我渴望能共同撫養孩子的伴侶,如今則無法接受家庭主婦式角色。
NBC報道稱,執法部門之所以對比盧普斯展開調查,其興趣源于阿里納斯組織的一場非法撲克賭局。
媒體人分析指出,楊瀚森正處于持續建立信任的階段,而在開拓者隊中,這位中鋒并未獲得明確的進攻戰術地位。
新賽季新氣象,年輕人掀起的浪潮有點猛烈。
常規賽首秀,申京面對衛冕冠軍投進5個三分轟下39分、11個籃板、7次助攻;文班亞馬轟塌獨行俠高大前場打出40分、15個籃板、3次封蓋的恐怖數據。
有些球員究竟是否開竅了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,比如打爆湖人孱弱防線的庫明加。申京、文班亞馬不同,面對硬茬對手展現出的進步幅度之大肉眼可見。
申京、文班亞馬,包括約基奇,參加選秀時、入行后都曾因為身體原因受到質疑,但他們均用了較短時間便完成進化。他們的進化過程給首秀只打了5分鐘得到2分、1籃板的楊瀚森提供了一條清晰可循的路徑——
年輕人想進化,除了有耐心、能抗壓、肯刻苦,還得上科技。別誤會,不是靠吃藥打針來增肌那一套,而是擁抱運動科學使用前沿訓練方法。有些弱點不能根除,但絕對可以改善。
約基奇開創“火龍派系”并開枝散葉,申京是這一派的佼佼者。楊瀚森雖有潛質,但離登堂入室還有較大距離。楊瀚森的優缺點已被說爛,說一千道一萬,根本在于“身體”,只有先把體能、力量提升上來,才能談提升背身進攻、防守護筐、犯規控制。這方面,約基奇和申京都是過來人。
把約基奇和申京的生涯軌跡放在一起,其中有不少重合之處。其中之一是,兩人都曾前往著名的P3運動科學實驗室鍍金。P3運動科學實驗室位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芭芭拉,有超過1000位球員曾前往這家代表“前沿”的實驗室測試并接受針對性訓練,很多人在這里重塑了身體。
想當初,質疑約基奇能否立足NBA的業內人士大有人在??赐昙s基奇的測試報告后,就連P3實驗室的創始人馬庫斯-艾略特博士都不確定,約基奇真的有能力立足NBA嗎?因為約基奇的原地垂直彈跳高度僅為43厘米,在P3實驗室的數據庫叨陪末座。對于需要護筐的中鋒來說,這無疑是災難級的數據。另外,約基奇的跑動速度等數據毫無亮點。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約基奇參加選秀時掉到第二輪。
申京的測試數據沒公布,但P3實驗室總經理亞當-休伊特透露,申京的彈跳和速度也不理想,最大亮點是“身體柔韌性遠超同體型球員”。
有了專業、科學的測試報告作為參考,約基奇和申京開始正視短板,科學補強,他們改變作息習慣更重視睡眠,科學飲食和訓練。約基奇戒掉可樂,申京扔掉甜食,將提升體能、力量、對抗放在優先位置。
在很多方面,申京是楊瀚森最好的參照對象——
他們都是16號秀;剛進入NBA時英語不過關走到哪都得帶翻譯,楊瀚森自嘲會“中式英語”,申京是完全不會;他們有極高的籃球智商,但因為身體尚未達標,不適應NBA的強度,初期存在大腦與身體無法同頻的問題,體現在跑幾個回合體能就亮紅燈、陷入犯規危機。
很多人驚嘆申京第4年就進了全明星,第5年再次取得飛躍,卻忘了新秀賽季前3場打完,申京場均打18.7分鐘,數據統計中的3.3次失誤和4.3次犯規極其刺眼。當時申京坦言:“賽季初我經歷了一些困難時期,我需要時間適應強度?!痹谶m應的過程中,申京跟隨火箭助教團隊提升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,學習防守站位,解決喜歡上手、吃對手假動作導致的犯規麻煩。
前半個賽季,申京場均打18.2分鐘賠上3.1次犯規。隨著力量和心肺功能提升,加上有意識控制防守時的手部動作,申京后半個賽季出場時間提升到22.8分鐘犯規卻降到2.9次。
這條適應-調整-突破的成長路線,也適用于楊瀚森。楊瀚森作為“全村的希望”,旁觀者關注他的成長對他有較高的期待,人之常情,但切忌一場論。新秀賽季的申京一直在進步,但3月份時依然打出過出戰18分鐘6投0中賠上6次犯規的糟糕表現。新秀練級期,有起伏再正常不過。
“火龍系”中鋒都有一個成長周期,現階段,拉體能、練力量是楊瀚森的首要任務,把這些提升上去,具備低位終結能力并延伸出策應能力,才能真正成為“火龍系”的一員。約基奇和申京都是先在低位站住腳,然后才針對性提升三分。
考慮到楊瀚森是里奇-保羅的客戶不缺資源,開拓者有專業的力量訓練團隊,還聘請了前馬刺中鋒斯普利特擔任內線助教,給楊瀚森時間,到賽季中期,相信他的核心力量、腿部力量、移動速度會有改善。進步從來不是線性的,而是螺旋上升的。
順帶一提,文班亞馬今年休賽期完成進化,增肌增重并提升了技術,一是因為前往少林修行10天(文班亞馬本人多次提到少林修行對他的幫助多大),二是因為拜師奧拉朱旺和加內特,三是因為接受了前沿訓練方法CLA訓練法并前往洛杉磯進行了特訓。
CLA訓練法與傳統追求形成肌肉記憶的機械式訓練法完全不同,它會將球員放置于各種帶有特定限制的場景中,模擬真實比賽中不可預測的環境,要求球員在高壓下執行動作,本質是讓球員在經歷失敗中學會創造性解決問題。
如今,無數頂級球星、球隊接受了這套訓練法,比如棒球明星大谷翔平、WNBA球星凱爾希-普魯姆、英超豪門利物浦、過去兩屆NBA總冠軍球隊凱爾特人和雷霆等。
之所以提到這套訓練法是因為,從上賽季開始,開拓者就授意助理總經理塞爾吉-奧利瓦測試這套訓練法的有效性。在開拓者,楊瀚森能接觸到各種先進理念和方法,這是CBA無法提供的。
這就是走出去的意義所在。